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會說:“我一天不喝水也不覺得渴”,還有人會說:“喝水是為了解渴,口不渴就可以不喝水。”
其實,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。不渴不等于身體不需要水,如果長時間不喝水,體內血液循環中的水分就會減少,血液粘稠增加,容易導致心、腦血管形成血栓、心肌梗死等癥狀。因此為了身體健康,要養成每天口不渴也要喝水的習慣。
當然,過多、過量飲水也不好,長期過量飲水,會加重 心臟和腎臟的負擔,甚至引起水“中毒”。因此,我們飲水宜少量、多次、主動飲水,不要感到非常口渴時再飲。
飲水的五個“良辰吉時”,看看我們自己都喝對了嗎?
1、睡覺前
有研究證明,晚間睡前不喝水,會導致體內血漿濃縮、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進,從而促進體內血栓的形成。
很多老年人不習慣睡前飲水,是怕夜間起床排尿。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,老年人的膀胱萎縮,容量減少,不飲水照樣也要起床排尿。
2、半夜
老年人由于腎臟收縮功能減退,夜間尿多,很容易導致體內缺水,易使血液粘稠,引發心腦血管病變。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,本身就容易形成缺血性腦中風,夜間缺水更加大了這種危險,因而老人半夜飲水很重要。
3、起床后
在夜間睡眠時,因排尿、出汗、呼吸,使體內相對缺水,導致血液濃縮、機體代謝物積存。所以,早晨起床后,應當先空腹喝一杯白開水,不僅及時補充水分,還可以起到稀釋血液的作用,另外可以促進新陳代謝;緩解心腦血管疾病;預防高血壓、腦血栓、心肌梗死等。
4、跑步前
飲水后跑步,水分可使胃腸道保持清潔,還有助于肝臟的解 毒及內分泌功能的改善,提高免疫功能,預防感冒、咽喉炎和關節炎等疾病。
5、用餐前后
有的人認為,飯前飯后喝水會沖淡唾液、胃液,削弱消化作用。其實,用餐前后喝點水不僅不會削弱消化,反而可以促進消化,只是喝水要少、速度要慢、切忌喝冰水。
以上的飲水時間如果你能堅持下來,那么病痛就會減少,身體就會變好,健康長壽不會老,大家學會了嗎?
肖主任
400 0310 059
hdshuiyuan@126.com
河北省邯鄲市邯磁路62號